创客实验室的意义:
学校:以特色促发展
在立德树人教育指导方针下,中小学教育改革侧重于“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,树立全面发展观念,努力造 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”,并且在不同阶段的发文中对阶段办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。
航天科技科普属于特色鲜明的领域,其内含爱国主义教育、载人航天精神,以及通过动手实践来促进学科应用,激发学习创新,已经在北京八一学校、清华附中、人大附中、黄冈中学等全国超过 100 所中小学、 100000 名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验证,对于全面发展“社会责任”、“创新精神”、“实践能力”起到了特别的促进作用;对于全面发展社会责任、国际视野、实践能力、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。依托线上媒体渠道资源进行宣传和推广,都将提升区域的航天科技教育特色在省市以及全国的影响力。
教师:培育名师团队
航天科技课程包含了科普、探究性学习和工程实践的丰富内容,并且作为多层次、跨学科领域性的划分而不是单一项目内容的划分,既包含航模、编程、机器人、人工 智能、3D 打印、激光切割等兴趣爱好及特长类的科学素养,也涵盖了科学、技术、艺 术、工程、数学、物理、地理、生物等多学科的融合,还涉及航天精神的传承、爱国 主义和国防教育等,天生适合以 STEAM 课堂的方式来实施,也大大丰富和延伸了科技 教育的内涵和范围,开展科技教育、培育科技科普名师,需要实战参与和短期目标的 支撑,以航天课程和活动为切入、以航天器模型/月球基地实物/卫星制作等作为明确
活动目标,以赛事活动参与为展示舞台,将会是促进教研队伍成熟有效举措。
在开展航天科普、航天科技实践上已经有上百所学校丰富、成熟的可借鉴经验,并且可以输出和共享航天活动开展、组织和实施经验,有利于培育学校的师资队伍培养。
学生:全面素养提升
推进义务教育创优提质、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,最终还是体现在核心素养及其能力的均衡发展和提升。
针对初中,目前航天课程已经形成线上线下、校内校外、丰富多元的满足不同年级的课程,覆盖科学、数学/测量和计算、语文、历史、地理、信息技术/绘图工具等全位的学科内容延伸、融合和实践运用。
课程以符合中学阶段认知特点的“做中学”和“学中做”的活动方式开展,以亲手操作、亲历情境、体验感知、课堂谈论为等生动的形式为载体,学生通过观察、调查、设计、制作、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“操作”体验,进而获得情感态度、价值观以及 实践能力的发展,最终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、动手实践以及感知和协作能力,进一步强化学校个性发展、特长发展、潜能发展、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。
航天主题建设及规划
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,学校航天科技教育创客空间分为情景体验区、分享交流区、成果展示区、活动教学区、开源制作区、材料工具区共计六个部分。空间布局示意图如下:
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:围绕航天航空、科技教育和国防教育等主题, 邀请科学家为学校和广大青少年学生 提供高端、前瞻、丰富、多元的主题科普活动。
国家卫星发射、科技教育活动及国防教育等重大事件, 专门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研学游学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。
在寒暑假、航天器发射(如长征五号发射(海南)、载人航天发射(酒泉) 等)时间窗口,组织和举办发射基地研学。
指导与支持:
以教育部批准的有关赛事为契机, 整合相关资源, 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航天与科创类赛事的服务与支撑。涵盖赛事前、中、后期的需求点,如参赛规划、赛事用具支持、技术培训、赛事指导等。